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4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 武漢肺炎持續蔓延,台灣民眾為防止感染,紛紛詢問N95口罩洽購,醫師表示,口罩其實是無法擋住病毒的,戴口罩的真正目的是要擋住傳染途徑,如飛沫傳染(口水、鼻涕),甚至可以阻擋別人的口臭味,減少飛沫感染風險。

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說,一般民眾常誤以為N95口罩比較緊、密合度佳、又厚,戴著它應該就可以不被病毒感染,其實只要選擇一般外科口罩就可以。一般外科口罩雖然看起來薄,但透氣度佳,只要正確遮住口、鼻,就能有效阻擋別人的口水與鼻涕,降低飛沫感染風險。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國武漢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在當地暴增,其他國家也陸續出現個案,我國昨日已出現確診首例,今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緊急疫情會議,先前確診國家均受邀,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我國不是WHO會員國,並未受邀,無法獲得第一手資訊。

指揮中心今天下午2點記者會中公布,依據中國疾控中心今日上午通報,中國已確診440例個案,其中9例死亡,包括湖北省375例(含武漢市258例、黃岡市12例)、廣東省17例、上海市9例、北京市10例,浙江省、重慶市各5例,天津市、四川省、江西省各2例,以及河南省、雲南省、山東省、湖南省各1例,剩餘病例尚未公布省份。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現代許多青少年都習慣熬夜,美國學者根據研究指出,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有較高機率罹患抑鬱症,或是出現吸毒、參與危險行為,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獎勵、激勵亦沒什麼反應。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研究人員,在睡眠實驗室對35名年齡介在11歲至15歲的受試者進行2晚的測試,一半的受試者睡眠10小時,另一半則只睡4小時,2晚過後請他們填寫情緒量表,並給予10美元或1美元的獎勵,再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描;測試結束一週後,這35人回到實驗室交換睡眠時數,並進行相同的測試。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睡前喜歡滑手機的民眾注意!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日發表一項研究指出,睡前使用手機影響最大,多使用手機1小時,會延後入睡時間4.9分鐘、睡眠週期延後 3.5分鐘,並減少5.5分鐘的睡眠時間,長期下來,晚睡早起,影響作息,也可能賠上健康。

此研究由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研究團隊執行,成員包含台大醫院、馬偕醫院醫師,以及交通大學與淡江大學研究人員,涵蓋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統計學的跨領域團隊。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面對現代人睡眠問題多,中醫師認為,只要睡的時間對,睡醒後感覺精神飽滿,不會嗜睡,就表示有充分休息,睡好覺!

亞大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認為,睡眠時間長短並沒有一個定見,以6-8小時為原則即可,重要的是,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最適合睡覺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有一個深度睡眠,讓身體休養生息,只要睡醒後,覺得神清氣爽、精神飽滿,就表示有睡好及睡飽覺。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急遽升溫,台灣防疫措施也升級,然而失智症協會指出,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人,但失智者可能難以理解及落實防疫措施,不但增加自身染疫風險,更恐成為社會防疫潛在缺口;且日間照護及失智據點服務暫停,導致居家照顧壓力隨著疫情升溫;呼籲及早讓失智者施打疫苗、鼓勵企業防疫照顧假給薪、社區包容協助失智者,以利防疫滴水不漏。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失智者屬於高感染風險,且為易發展嚴重併發症的高危險群,當疫苗數量增加時,建議政府將失智者列入優先施打疫苗名單之一,不但可避免失智者無法貫徹防疫措施的隱憂,也可降低重症發生的機會及抒解家屬照顧壓力。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日網傳「打過疫苗的地方,可以吸住磁鐵」的2則影片,事實查核中心經查證新冠疫苗成分後表示,AZ 疫苗、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皆沒有會讓人體吸住磁鐵的金屬物質,另外,新冠疫苗的成分也不會讓人體產生磁性,因此,流傳影片的說法並非事實。

根據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檢視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目前台灣施打的AZ 疫苗(AstraZeneca COVID-19 疫苗)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公告的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以及嬌生旗下子公司楊森(Janssen)製藥生產的疫苗成分,皆沒有會讓人體吸住磁鐵的金屬物質,且新冠疫苗的成分也不會讓人體和磁鐵產生磁性。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依據去年衛福部發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方面疾病高居第二位,醫師歐瀚文與營養師賀菡懿、洪佳琪、陳郁涵新近撰寫的新書《超強心肺免疫力:養心淨肺抗病排毒》指出,除了傳統被視為心血管疾病五大風險因子如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和抽菸外,認為心血管疾病的成因,還包含在發炎、氧化 壓力(自由基損傷),以及自體免疫損害身體動脈的結果。

該書指出,心血管疾病絕非老年人的專利,甚至很多青壯年已有血管堵塞等情況,認為透過飲食調整、營養控管,改變生活方式,如戒菸、適度運動、多吃高纖蔬果,還有控制體重來找回健康,也建議高血壓患者盡可能放鬆心情,別讓情緒壓力飆高血壓,只要做好這些,就能盡量避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除勤洗手及戴口罩,增加自身免疫力及抵抗力也是不可或缺。苗栗市私立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蔡建宗建議,增加免疫力方法主要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紓壓,其中可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來增加免疫力及抵抗力,而和緩的腹式呼吸及運動後的伸展則可抒發壓力、增進睡眠。

蔡建宗分享五招居家防疫運動,涵蓋脊椎減壓、肌肉延展、心肺強化、穩定情緒四大面向,讓民眾在家就能輕鬆運動。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爆發全球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WHO)警示新冠病毒會持續流行不會消失,也無法保證染病者未來不會再被感染,而研發有效疫苗到上市仍有一段時間;立達診所院長吳鴻誠指出,在全球各國陸續推行解禁措施後,現行最可靠的防護,除了勤洗手與保持社交距離,還有就是努力提升免疫力,讓免疫軍團的「量」與「質」同步提升,阻絕新冠病毒的威脅。

醫師吳鴻誠表示,人體的防禦系統分為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指人體不須接觸過抗原、致病原或微生物就可以有的保護機制(例如人體局部發炎反應),也是對抗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後天性免疫是免疫系統經過與抗原接觸,產生免疫記憶辨識後,再啟動抗體或活化淋巴細胞(T細胞、B細胞),消滅外來抗原。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Covid-19新冠疫情復燃,防疫模範生也灰頭土臉。從4/20華航機師確診到5/25,台灣已進入三級警戒並延長至6/14,確診累計4285人,死亡35人。死亡者中有幾位是在家自主管理或輕症隔離,突然發生猝死,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3天或1天。

這些民眾因是確診輕症,所以在家隔離休養;未被確診的人居家自主管理。他們猝死的原因可能就是新冠肺炎特有的「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或「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事實上就是代表大腦因低氧或高二氧化碳,導致腦血管血流自主調控能力開始發生作用,使得腦血管擴張、增加腦血流,使病人暫時不會出現意識不清、胸悶或呼吸困難,但是周圍的組織,尤其心臟的供血循環,卻受到嚴重的影響,加上年紀稍長及有潛在的慢性疾病,可能病情惡化,甚至猝死。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疫情升溫,許多患者看似正常,血氧濃度卻已低到亮紅燈,民眾紛紛搶買血氧機,避免「沉默缺氧」上身。急診醫師傳授步行測試 、計算呼吸等2招,民眾沒血氧機也能自我監測。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急診收治不少確診個案看似反應、活動都正常,一量卻發現血氧濃度已過低,隨時可能危及性命,被外界稱為「沉默缺氧」或「快樂缺氧」。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傳言「可以用吃剩的優格加牛奶再製成新優格」,衛福部警告小心省過頭卻吃壞肚子!

對這樣的「食品加工、再製造」,食品藥物管理署在官方網站闢謠專區發出警訊指出,剩餘優格可能有雜菌污染,拿來再製成新優格,可能會導致優格變質,發酵後的菌種也可能不完全是益生菌,食用後恐導致腸胃炎。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優格含豐富的益生菌,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常被當成減肥聖品!不過,食藥署提醒,除了要認識優格製造過程外,食用優格前有2點要注意:「留意保存條件,避免吃到壞掉的優格」、「認清成分與標示,避開熱量陷阱」,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優格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呢?食藥署表示,優格是一種發酵乳製品,擁有特殊的質地與風味,其生產流程為,將原料乳調整成所需的含脂量,再加入產品所需的其他原料(如脫脂乳粉、鹿角菜膠)混合均勻。接著是加熱殺菌,營造無其他微生物,僅利於乳酸菌種生長的環境,再以高壓均質處理,使乳清蛋白變性,產生黏性與凝結質地,待冷卻後,即可加入菌種發酵。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忠憲/台中報導〕台中豐原36歲王先生今年初突然感覺易口渴,一天喝掉2000多CC的全糖手搖飲料,血糖不斷飆升,體重狂掉,兩個月後昏倒送醫才知罹患糖尿病,血糖飆升到2311mg/dl,導致嚴重脫水合併酮酸中毒。經插管送加護病房治療,終於回穩出院。王太太說,感覺老公「全身器官好像泡在糖水裡」,往後會多注意老公飲食。

王先生自訴,病發前兩個月,突然吃東西就會出現胃痛,吃不下飯,加上本身容易口渴,又酷愛喝含糖飲料,期間有嘴破情況,還誤以為是燥熱看中醫,都沒想過是糖尿病。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一名45歲女性糖尿病友,體重132公斤,原想透過減重手術快速減重,但害怕手術風險而打退堂鼓,傳統糖尿病藥容易增胖,過胖又會加重病情,讓她相當困擾,醫師評估後改以腸泌素療法,不僅控制血糖並降低食慾,兩個月也減重6公斤。

高市正薪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蕭政岳表示,第二型糖尿病人很多合併有肥胖問題因而稱糖尿肥胖症(簡稱糖胖症),傳統藥物是刺激胰島素分泌或減少胰島素阻抗,但副作用是易變胖,而健保給付的腸泌素療法是注射GLP-1類似物,可減緩胃排空速度,抑制食慾並降低血糖上升速度,因為抑制食慾令病人體重下降。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北風一吹,腳就酸酸又麻麻?千萬別急著怪北風爺爺,可能是糖尿病所導致的神經病變!

彰化縣50多歲婦女近來因為小腿又酸又麻,腳底會麻麻的宛若海棉,原以為天氣關係,就診後才發現原來是糖尿病沒有好好控制,所以造成的神經病變。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可能對於營養師這個職業會先入為主認為「營養師的飲食都很健康=不好吃」、「常吃水煮食物、沒味道」;營養師分享自身經驗,想要減重就要「吃」,並且從來都不提倡節食,只要把握住3招。

營養師黃曉彤在臉書粉專「黃曉彤 營養師」發文指出,有些人可能會有錯誤觀念,以為只要吃得很少、不吃就一定能瘦下來,雖然一開始體重的確會明顯下降,那是因為水分大量流失和瘦體組織被耗損所致,但一段時間後體重便停滯無法再繼續減少,此時,很容易會因挫折感而恢復原本的食量或飲食習慣,結果體重又回升甚至比之前還重!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為了減重,許多人會不顧一切尋求各種方法達到目的,使得體重往往在降下一點後,馬上又復胖,形成惡性循環,在醫師眼裡,這些「秘方」不僅對減重無益,甚至還會殘害健康,根本得不償失。

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在臉書粉專「減重醫師 蕭捷健」發文,分享8種自己從醫以來看見各種荒謬的「減肥大法」,並提醒民眾減重應掌握的原則和可能為健康帶來的風險。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家都知道維持心臟健康的重要性,但對於該如何保護心臟健康卻未必了解,而據《BBC》報導,想要維持心臟健康,不論年紀多大,做出這5種飲食習慣的改變,將有助於保護心臟免受心臟病和中風的威脅。

1、多吃富含纖維的食品

mjholly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